发布时间:2025-10-15 18:09:56    次浏览
图注:莫斯科地铁站中有大量以体现卫国战争、工农联盟等为主题的壁画壁饰。“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这是镌刻在莫斯科红场无名烈士墓前的碑文,也是莫斯科乃至整个俄罗斯公共艺术体系所期望表达的国家意识与精神——告诉活着的人们,这是一个历经战争劫难的国度,却也是卫国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者。从世界范围内看,当代城市评价标准已经从之前的“现代技术、工业和建筑”转为“历史、文化和环境”。公共环境体现着社会形态、大众观念、价值体系等表面形态与内在本质,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美学、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演化。从美学角度而言,环境美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统一体,三者不可分割。不同的艺术方法和装饰手段,使建筑、环境空间在呈现丰富多姿的同时,仍存在着核心共性:即主旨是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传播。藉由环境中的物(艺术品)对公众起教化作用,是人类社会早期就具有的公共性目的。用绘画雕塑、工艺品、日常用具等一切可动用的或视觉或听觉的艺术手段,可以使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国土的每一个角落,浸润到每一个识字或不识字的人的心灵深处。莫斯科地铁系统是全球使用效率最高的地下轨道系统之一,同时也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铁。这一地下系统的建设,可以追溯到80年前,1935年5月15日,苏联政府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正式开通了莫斯科地铁。当时,地下铁道考虑到了战时的防护要求,可供400余万居民掩蔽之用。如今,这个拥有12条线路、196个车站的庞大系统则以其强烈的装饰特色吸引着世人目光。莫斯科地铁系统的空间环境装饰均与本国历史、文化与艺术相关,最突出的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各车站中的雕塑、浮雕与壁画等,无一不是为了纪念在本民族历史上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与事件。在这里,作为形象要素,象征工农联盟的镰刀、斧头、麦穗,与革命战斗相关联的旗帜、刀枪等得到大量运用。爆发十月革命的年份“1917”,与二战胜利之年“1945”,是地铁站甚至整个俄罗斯公共艺术景观中最为常见的两个数字形象。车站名称也是莫斯科地铁体现国家意志的一部分,从站名的更改亦可窥见社会的变更。历经了苏联及后苏联时期的各种动荡,许多车站站名已经不是当初建成时的命名了。比如,最早开通的一号线中的“猎人商行站”,在1955年至1957年则以时任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的拉·莫·卡冈诺维奇命名,为“卡冈诺维奇站”,1957年他被解除职务后,该站又恢复了“猎人商行站”的名称,后在1965年又更名为“马克思大道站”,1990年后依旧恢复为“猎人商行站”。但时至今日,还有相当一部分地铁站名仍保留着时代的痕迹,比如“革命广场站”、“共青团站”、“列宁大道站”、“无产阶级站”、“马克思主义者站”等。更令人感喟的是,在莫斯科地铁中,几乎看不到商业广告,使得其建筑环境形象得以完整地呈现,给观者递上了一张华丽却不失历史风韵的城市名片。今天的人们对于传统艺术的解读往往是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宗教的,或者说,用当下的眼光是仅将其作为纯粹的艺术品来解读,而实际上,各历史时期的艺术必然是那个年代的意识主旨、宗教教义或价值观的示意。历史大厦是由无数微粒构成,通过物质的细节往往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缺失这种细节便只能虚构或编造。每一座城市都需要拥有属于它的时代记忆和岁月印迹,这或许正是莫斯科地铁站带给我们的启示。